1983年的24日,Karen Carpenter/凱倫卡本特走完了她短暫的一生,只活了三十二歲。在躋身歌壇的十餘年間,她和她的兄長Richard Carpenter/理查卡本特囊括了舉世歌迷的熱愛,兩人一共推出了四十一張專輯與單曲唱片,銷售量超過一億張以上,並且曾經奪得過三座葛萊美獎。

 

 

        很少人會認為凱倫長得美,但是卻沒有人能夠否認:無論是她的歌聲或是她的行為,都是熱門音樂史上極少見的純情表徵。凱倫一生中滴酒不沾、從來不喝比冰紅茶更濃烈的飲料。除了繡花的時候之外,她什麼針也不碰,更不要說是施打毒品用的針筒了。她從未像貓王等殞落的巨星那樣,在晚年放縱自己做些瘋狂的事情,可是多年以來她卻一直孤獨的掙扎著,與另外一種型態的「自毀」奮戰——那就是「精神性厭食症」。

 

 

        凱倫是在那一天上午九點左右,在距離洛杉磯大約三十分鐘車程的近郊,自己住家的更衣室裡面病發倒地的。「911」聞訊趕到,發現她赤裸的倒在地上,絆著她的睡袍。很顯然的,她是剛剛起床,準備換衣服。在救護人員的要求之下,她的父親把傷心欲絕的母親扶離了現場。醫護人員起先在凱倫的頸部還發現微弱的脈搏,因此認為救活她的可能性很高,但是不久她的心臟情況又開始急遽的惡化。理查趕到的時候,正好看到他們把凱倫送上救護車。而儘管醫院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挽救,終於還是在當天上午九點五十一分宣告不治。

 

 

        凱倫和她的哥哥理查共同組成的Carpenters/木匠兄妹合唱團,從1969年起的十餘年間,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團體。雖然搖滾音樂界的樂評家們對他們並不友善,甚至還批評他們的唱片「根本沒有發行的價值」,但是歌迷們毫不在意「專家們」的說法,而根據統計,他們甚至還是那些年代在國際市場上最賺錢的美國藝人。即使凱倫過世已經多年,他們的唱片依然持續熱賣。

 

 

        來自康乃狄克州紐海芬市的這對兄妹,理查出生於1945年的十月十五日,凱倫則出生於1950年的三月二日。理查從十二歲開始學鋼琴,後來進入耶魯大學攻讀器樂。1963年,他們全家遷往加州,理查改進長堤的州立大學繼續進修,同時凱倫也跟著哥哥愛上了音樂。不過,她選擇的樂器,卻是很少女孩子會喜歡的鼓。父母非常支持她的興趣,送了她一套鼓作為聖誕禮物,從此兄妹兩個就經常一起練習,倒也自得其樂。而經過了幾年的苦練之後,兩人的琴藝和鼓技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1965年,這對兄妹跟一位玩貝司的友人共同組成了一支三人爵士樂團,並且在好萊塢「碗形劇場」的樂隊大賽中奪得了冠軍。不過,由於理查一心想要組成一個能夠讓他和凱倫一展歌喉的團體,因此樂隊不久就宣告解散了。他們和另外四位同學另外組成了「Spectrum」合唱團,由理查負責鍵盤樂器,凱倫擔任打擊樂器以及主唱,到加州迪士尼樂園等地作表演,以演唱軟式搖滾為主,可是星運卻一直欠佳,因此四位同學也先後離去,剩下他們兄妹兩個繼續奮鬥。

 

 

        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他們認識了一位醉心於錄音工程的電子貝司手Joe Osborne/喬奧斯朋之後,這對兄妹對於多音軌錄音技術有了深刻的認識,並且大為興奮,因為他們追尋多年的和聲效果終於有了答案。在奧斯朋自己用車房改裝的錄音室裡面,他們錄下了一卷Demo帶,到處尋求唱片公司的支持。在此之前,由於樂隊大賽裡面的精彩表現,RCA唱片曾經與他們簽下了合約。當時理查就一直希望能夠在唱片裡加上他們的歌唱,但是RCA當局並不同意,因此唱片一直未能推出,到了後來更乾脆不了了之。這一回,他們倆運用了多軌錄音的巧妙,造成了完美的和聲效果,可是一連找了許多家唱片公司,都碰了壁。事情拖了一年,才找到了著名小喇叭手Herb Alpert/赫伯亞柏特所主持的A&M唱片公司。

 

 

        由於亞柏特本身就是個傑出的藝人,因此深深的懂得愛惜人才的道理。當他聽過木匠兄妹的帶子之後,大為賞識,立即和他們簽約,並且容許他們自由發揮。1969年,木匠兄妹推出首張專輯「Offering」,其中翻唱的披頭四老歌“Ticket to Ride”大受歡迎,因此隨即把專輯標題改為「Ticket to Ride」,為他們奠定了知名度。有一天,作曲大師Burt Bacharach/柏特拜克拉前去拜訪A&M的另外一位老闆Jerry Moss/傑瑞摩斯,提起自己在廣播中聽到了木匠兄妹演唱的“Ticket to Ride”,非常喜歡。傑瑞摩斯告訴他,這對兄妹已經是該公司旗下的藝人了,因此柏特拜克拉就要求傑瑞摩斯幫忙,設法安排木匠兄妹為他替某家醫院的慈善義演暖場,並且希望理查能夠把一些拜克拉名曲改編成一段混和曲。

 

 

        這個機會,對於木匠兄妹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的,於是立刻進行編曲的工作。這時,赫伯亞柏特前來找理查,建議他採用柏特拜克拉發表於1963年的一首“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柏特拜克拉曾經希望他錄製這首歌曲,不過赫伯亞柏特覺得歌詞當中的某一句對他自己而言,似乎顯得太「年輕」了一點,所以始終沒有予以灌錄。他並且提到,Dionne Warwick/狄昂華薇克曾經錄製過這首歌曲,但是他希望理查暫時不要理會別人是怎麼唱的,等到他想好自己要如何的詮釋,再去聽華薇克當初的錄音版本。

 

 

        雖然這首歌由於和理查已經挑好的其他作品不太搭得上,所以最後他的混和曲裡面並沒有採用這首歌曲。但是,理查卻愛上了它,對於它的旋律始終念念不忘,於是當木匠兄妹進行第二張專輯的時候,他就拉著妹妹,一起進入錄音室,灌錄了這首歌。而由於他覺得原來的歌名“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太長了,所以他就予以簡化,把前面的四個單字加上括弧,簡稱為“Close to You”。錄音完成之後,赫伯亞柏特問理查,自己認為市場對這首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理查的回答是,如果它沒有得到冠軍,也將是A&M成立以來最暢銷的作品。

 

 

        1970年六月,木匠兄妹的“Close to You”和同名的專輯上市發行,很快的就打進排行榜。五個星期後,果然和理查的預言一樣,這首歌在七月二十五日登上了冠軍寶座,蟬聯四個星期,也讓木匠兄妹奪得「年度最佳新進藝人」和「年度最佳流行合唱團體」兩項葛萊美獎,為流行音樂史揭開了新的一頁。而在同一張專輯裡面的另外一首傑作“We’ve Only Just Begun”,也拿到了亞軍,並且在榜上停留了十七個星期之久。

 

 

        “We’ve Only Just Begun”是由詞曲創作搭檔Paul Williams/保羅威廉斯和Roger Nichols/羅傑尼可斯共同譜寫的。這兩人在1970年得到機會,替加州可洛克銀行撰寫一首廣告歌曲。除了短小精幹的「本尊」外,他們決定同時進一步把它拓展成一首正式長度的完整歌曲,也就是“We’ve Only Just Begun”,希望有人會賞識。由於他們兩人隸屬於A&M唱片附設的樂曲出版公司,公司於是把這首歌曲交給剛剛開始竄紅的木匠兄妹灌錄,歌曲的清新風格,配合上木匠兄妹的健康形象,果然一炮而紅,在美國廣播電視上甚至比“Close to You”更受歡迎。而根據美國「廣播音樂公司」(BMI)的統計,這首歌曲是有史以來在廣播電視上面被播唱次數最多的一百首超級名曲中的第五十一名。木匠兄妹清純的歌聲和形象,很快的席捲了全世界。而對於他們來說,這真的只不過是剛剛開始呢。

 

 

        1971年春天,就在木匠兄妹奪得「年度最佳新進藝人」和「年度最佳流行合唱團體」兩項葛萊美獎一個月之後,他們為電影「戀愛遊戲」所演唱的主題曲“For All We Know”也拿到了該年度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的金像獎。雖然這是屬於詞曲作者的榮耀,但是這對兄妹動人的演出也是功不可沒的。緊接著,他們又推出了第三張專輯「Carpenters」,除了“For All We Know”和先前應邀為柏特拜克拉的慈善義演而編寫的拜克拉混和曲之外,還包括了另外三首先後得到排行亞軍的暢銷曲“Rainy Days and Mondays”“Superstar”“Hurting Each Other”。由於歌曲幾乎支支動聽,這張專輯上市才一個星期,就成了金唱片。

 

 

        隨著快速的走紅,木匠兄妹需要上電視亮相的機會越來越多。雖然歌迷們喜愛的是凱倫完美得幾乎無懈可擊的歌喉,並不是她的長相,但是正如同所有愛美的年輕女孩,凱倫開始對自己的體重非常敏感、甚至因為自己在螢光幕上的樣子而感到不安。為了讓自己在螢光幕上看起來更「漂亮」,她開始採用各種減肥的方法。不過,一般歌迷們並不知道她的困擾,只知道她的歌聲令人著迷。木匠兄妹在19701971兩年,連續獲選為最受歡迎的二重唱,在大西洋兩岸、甚至全世界,都得到了爆炸性的成功。

 

 

        1971年底,木匠兄妹發表了第四張專輯「A Song for You」,由於他們正如日中天,這張專輯甚至還沒有上市就已經被訂購一空,而提前獲得了金唱片。在同一張專輯裡面,他們為另外一部電影「Bless the Beasts and Children」所演唱的同名主題歌,又在第二年春天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這張專輯的暢銷曲,包括了“Hurting Each Other”“It’s Going to Take Some Time”“Goodbye to Love”。不過,專輯中的另外一首歌曲“Top of the World”,卻直到專輯發行將近兩年、並且第五張專輯「Now & Then」也已經在熱賣之後,才替他們奪得了另一個排行冠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知道,一首歌是否能讓人心動,主唱者的歌喉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它的詞曲本身不夠好,還是很難紅得起來的,因此平常往往被忽視的詞曲作家,他們的重要性其實絕對不亞於歌手。以卡本特兄妹的例子來說,雖然他們的成名曲“Close To You”是柏特拜克拉所寫的,可是他們後來大部分的歌曲,卻都是凱倫的哥哥理查的作品。理查卡本特雖然是作曲的高手,卻不太擅長填詞,而負責填詞的,則是他的好朋友,一個名叫John Bettis/約翰貝提司的人。這個人本身也是個歌手,而且在60年代初期曾經組成過一支民歌二重唱,但是後來由於聽到了Simon & Garfunkel/賽門與葛芬科的歌聲,自己曉得根本比不過人家,所以乾脆退出歌壇,上大學唸書去了。

 

 

在學校裡,貝提司認識了理查,兩人惺惺相惜,結為好友,天天混在一起,並且開始合作寫歌,理查譜曲,他負責填詞,前後兩年,累積了不少作品。事實上,木匠兄妹出道的頭三張專輯裡面的歌曲,就都是他們在那段時間合作的成果。等到木匠兄妹準備要出第四張專輯「A Song For You」的時候,他們的老作品都已經用完了,所以兩人又開始研究譜寫新歌的點子。在大學畢業之後,他們倆其實已經各奔前程,貝提司回到民歌餐廳去賣唱,並且嘗試跟別人合作寫歌。這回兩人再度合作,他提起自己跟別人一起寫過一首叫做“Top of the World”的歌曲,雖然理查並沒有聽過那首歌,不過對它的歌名很感興趣,同時立刻就有了靈感,隨手彈出了一段跳動的前奏,兩人很快的就完成了一首新的“Top of the World”

 

 

完工以後,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寫出了一首註定要紅的暢銷歌,只覺得它還不錯,可以收到專輯裡,卻沒有打算要把它當作主打的單曲。新專輯出版之後,兄妹倆忙著到處去打歌。聽眾們對“Top of the World”這首歌的熱烈反應,使得理查開始考慮要把它出成單曲。不過他對原先的錄音並不是很滿意,打算重新來過才正式推出,而還沒有等到新的錄音完工,鄉村女歌手Lynn Anderson/琳安德森已經搶先一步,推出了翻唱的版本,並且直衝鄉村排行的榜首。這也可以說是幫了他們一個大忙,等到他們自己的版本推出,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得冠軍,成了木匠兄妹本身作品的第一支冠軍曲。

 

 

        新版本的“Top of the World”,收錄在他們發行於1973年底的精選集「The Singles 1969~1973」裡面,當時他們的第五張專輯「Now & Then」早已轟動全球,其中充滿懷舊情緒的“Yesterday Once More”也奪得了亞軍,甚至被很多歌迷們當作是這對兄妹最具有代表性的傑作。這是一張非常精彩的專輯,分成代表「現在」的「Now」和代表「過去」的「Then」兩大部分。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木匠兄妹其實是非常懷舊的。另外,雖然平常大部分的歌曲都是由凱倫擔任主唱,事實上理查本身也非常的愛「現」。於是,在這張專輯的「Then」部分,他「化身」成一個電台的DJ,除了「播放」許多50年代的老歌之外,還接受聽眾Call-in,進行「有獎徵答」。當然,所有的「老歌」,都是由他們重新翻唱的。而在「節目」的開頭和結尾,則是那首如今已經堪稱不朽的“Yesterday Once More”

 

 

        不過,「Now & Then」這張專輯第一首造成轟動的單曲,卻是放在「Now」部分、一首輕快的“Sing”。在這首歌曲中,除了凱倫的歌喉之外,我們還可以聽到一支兒童合唱團活潑的和聲。他們作這樣的安排,其實並非突發奇想,因為這首歌不但跟他們早期的一些名曲一樣是屬於翻唱的作品,而且說來您可能沒有想到,它還是一首兒童歌曲,出自著名的美國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

 

 

        「芝麻街」是由目前已經過世的Jim Henson/吉姆韓森所領軍的「兒童電視工作坊」(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負責製作的,從1970年開始在美國公共電視網播出,透過「大鳥」(Big Bird)等極具人性化的布偶人物,以生動、活潑、流行味十足、卻又不失純真的方式,教學齡前兒童認識數字、字母、以及各種生活常識,獲得極高的評價,而音樂更在節目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無論是布偶、卡通、或是參與演出的成人和兒童,「芝麻街」也絕不強調所謂的「完美」,真正的打破了種族的藩籬與界限,甚至一些殘障兒童也怡然自得的一起遊戲、一起歌唱。“Sing”這首歌,可以說把「芝麻街」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邀請所有的孩子(和成年人)一起開懷高歌,把煩悶和憂傷暫時都拋開,不要擔心自己的歌喉見不得人,「歡喜就好」。

 

 

這首歌是在1971年開始被運用在節目中的,其後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題歌」之一。它的作者是Joe Raposo/喬拉波索,他是節目製作群中最重要的詞曲作家之一,包括「芝麻街」主題曲在內,該節目的許多著名暢銷曲都是他的得意傑作。木匠兄妹翻唱這首歌曲時,正是它最受歡迎的時候,由於兄妹倆清新的形象大受歡迎,許多兒童也都深深的喜愛他們,因此他們決定以這種方式來回饋兒童歌迷。事實上,就在1973年,當時在位的美國總統尼克森還曾經公開讚揚他們是「當代美國年輕人的表率」,無形中為他們帶來不少壓力,甚至後來還有人說,就是尼克森的這句讚美,讓凱倫卡本特送掉了寶貴的生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木匠兄妹純潔的抒情風格,一直是無人可比的。在他們的歌聲中,找不到時下盛行的色情與暴力,同時在和聲的效果上,更是幾乎堪稱完美。拜多軌錄音技術之賜,他們兄妹兩人在錄音室裡可以製造出三、四十個人的飽滿聲音。這一點在現場演唱的時候,是辦不到的,除非他們採用事先錄製的帶子,但那又失去了「現場」的意義,所以他們比較少開演唱會。不過,話雖如此,他們還是經常忙碌於歐美以及日本各地的宣傳、以及演出。辛勞了數年之後,凱倫的健康情形亮起了紅燈,她的體重只剩下90磅(差不多四十公斤),而不得不回家靜養。

 

 

        工作過度勞累,只是一般人的想法。事實上,凱倫的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她罹患的是精神性的厭食症。前面我們曾經提到,尼克森總統公開在他們兄妹應邀前往白宮演唱的時候,對席上的那些達官顯要們介紹說,這對兄妹是「當代美國年輕人的表率」。很多人後來都懷疑,凱倫就是為了要達成尼克森的誇讚,才刻意的讓自己不但歌聲好聽,還要在外型上非常好看。這種在超級「大家閨秀」之中很常見的「好女孩」症候,讓她對苗條的身材過度重視,導致她無所不用其極的拼命減肥,不但服食鉅量的瀉藥,還經常設法讓自己嘔吐,更因而在潛意識中排斥任何食物,造成了麻煩的厭食症。尼克森的誇讚,雖然的確有某種程度的影響,但事實上真正引起凱倫落入「厭食症」深淵的,卻是她的家庭背景,因為他們的父母始終幾近嚴苛的控制著兄妹兩人的一切,在無力反抗的情況下,她唯一能夠「掌控」的,就是三餐的食物,另外,她對哥哥極度的崇拜,把哥哥當成世上最偉大的天才,不但在錄音室裡永遠聽任哥哥的擺佈,同時對自己的要求也分外嚴格,因此當她發現「木匠兄妹」受歡迎的主要原因竟然是自己的歌喉,她更覺得自己必須更加的進步,而這種壓力,是相當沈重的。資深歌手Pat Boone/白潘的女兒Shirley Boone/雪莉,也曾經因為家庭的因素而罹患厭食症,所以非常瞭解凱倫的感受。根據雪莉的看法,凱倫對於抒解這種壓力的反應,是相當典型的:「當你開始掌握了過去向來由別人替你控制好的生活感覺時,那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厭食症患者會覺得,當她或許無法掌握其他任何事情的時候,她至少可以控制每一口進入她嘴裡的美食。」就這樣,她逐漸罹患了精神性的厭食症。

 

 

        1975年的一月二十五日,木匠兄妹以“Please, Mr. Postman”奪得了他們歌唱生涯中的第三次、也是他們最後一次的冠軍。這是一首翻唱的老歌,早在1961年的十二月十一日,就曾經由黑人女子合唱團「The Marvelettes」唱上冠軍寶座。先前我們就已經說過,他們曾經好幾次翻唱別人早已唱過的歌曲,而且都頗為成功。1973年,木匠兄妹在「Now and Then」專輯裡面,除了膾炙人口的“Yesterday Once More”之外,酷愛用聲音演戲的理查在專輯中扮演一位電台的DJ,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串場,兄妹兩人演唱了許多首50年代和60年代的老歌,其中包括了“Johnny Angel”“The End of the World”等等,雖然這些基本上都只唱了一兩段的老歌並沒有發行成單曲,但是獲得了不少好評,許多專業人士更建議,凱倫的美好歌喉非常適合詮釋老歌,所以可以考慮多作這方面的嘗試。

 

 

        這對兄妹從善如流,在他們於1974年動工的「Horizon」專輯裡面,除了「老鷹」(Eagles)合唱團的“Desperado”和尼爾西達卡的“Solitaire”之外,他們特別挑選了“Please Mr. Postman”,並且當作專輯的第一首主打單曲,果然在1974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打進排行,更在九個星期後登上了冠軍寶座。可惜的是,接下來由於凱倫惡性減肥,健康情形江河日下,她不得不暫停演藝事業、回家休養,在床上足足躺了兩個月,才算是克服了身心的疲勞。1976年,當她重新回到舞台的時候,她曾經告訴新聞界:「演唱這個工作,突然間變得一點意思都沒有,甚至還令人作嘔。」「好孩子」的形象,雖然帶給木匠兄妹名利,卻也使得他們失去了不少生活上的樂趣。或許是有感而發吧,在他們1976年的第七張專輯「A Kind of Hush」裡面,他們唱出了一首“I Need to Be in Love”,再度打進排行榜。另外,他們也決定要有所突破,唱一些和過去風格大為不同的作品。

 

 

        儘管明知歌迷們所追求的,是他們的純情表徵,但是A&M唱片公司基於尊重藝人的原則,還是給予他們支持。於是,1977年,在他們的第八張專輯「Passage」裡面,我們可以聽到他們集藍調、拉丁、鄉村與搖滾於一堂,甚至更有一曲音效特殊、充滿科幻色彩的“Calling Occupants of Interplanetary Craft”。除此之外,他們還請來了洛杉磯交響樂團,演出了當時還沒有正式推出的Andrew Lloyd Webber/安德烈洛依韋伯搖滾音樂劇【艾薇塔】(Evita)主題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真是集古典與現代於一身,充滿聲色之娛。可惜的是,市場的反應並不熱烈。

 

 

        在尋求突破的同時,或許是由於精神上的壓力過於沈重,理查染上了迷幻藥的毒癮,而使得他們的演藝生涯更趨於黯淡。凱倫無限傷感的放單飛,但是沒有任何的表現,在這段期間完成的一張個人專輯,也因故始終沒有推出,直到她過世幾年之後,才得以重見天日。凱倫的厭食症在70年代中,時好時壞。1976年,在家裡休養了兩個月之後,她初次嘗試擺脫父母的控制而獨立,搬出家門,自己住一間大公寓。1980年,她的母親慫恿她參加一個她原本想要逃避的餐會。在宴會裡,她遇見了當時已經39歲、離過婚、有一個18歲兒子的房地產商人湯姆布理斯,兩個月之後,他們就訂婚了。雖然布理斯對外堅稱他們夫妻相處融洽、互相關懷,但是他們很快就分手了。根據布理斯的說法,凱倫忙著應付她的厭食症和她的事業,而布理斯則必須料理自己的房地產問題。作丈夫的人儘管很想保留一切、也努力嘗試去配合她,甚至為她介紹了一位名醫,但凱倫始終就不肯承認自己有病。兩人都努力過了,最後還是決定分手。

 

 

        1981年,理查戒除了毒癮,打算重新振作,並且恢復他們原有的純情風格。兄妹兩個再度攜手,發表了第九張專輯「Made in America」,其中的單曲“Touch Me When We’re Dancing”雖然出現在排行榜上,但由於流行的大勢已變,同時他們的作品也不是特別的突出,因此除了在抒情歌曲排行榜上還算差強人意之外。在熱門排行榜上才曇花一現就很快的消失了。

 

 

        由於長時間惡性減肥,凱倫的健康情況越來越差,她決心戰勝多年的厭食症,住進紐約的一家醫院治療。醫師告訴她,必須花上三年的時間才能安全的逐漸復原,但是她急著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目標,好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因此在短短一年多之中,體重直線上昇,幾乎已經接近正常的標準,只可惜,增加得太快的體重,再加上心理上的壓力,終於使她的心臟難以負荷。1983年的二月四日早晨,在她起床更衣的時候,心臟病突然發作,就此倒地不起,這對兄妹合作十餘年的輝煌生涯正式宣告結束,留給舉世歌迷們無限的感慨與懷念。五天之後,包括赫伯亞柏特、柏特拜克拉、Olivia Newton-John/奧莉薇亞紐頓強等人在內的一千五百名送葬者,送走了凱倫卡本特短暫的一生。紅玫瑰、白棺木,樂隊輕輕的奏著她的成名曲“Close to You”。理查攙扶下的老卡本特夫婦,和歌迷們一樣泣不成聲。他們已經失去了凱倫,連理查也一度幾乎斷送在毒品裡。由於自己對兒女的嚴苛,使得這一對人人稱羨的姣兒落得如此的下場,又有誰能真正瞭解到他們心中的感受呢?

 

 

凱倫過世不久之後,理查打起精神,把他們在凱倫生前已經錄製、但是還沒有正式完工的專輯整理完成,命名為「Voice of the Heart」推出,其中的單曲“Make Believe It’s Your First Time”甚至刻意保留了凱倫開錄之前的喟嘆,在當時並且造成了很大的轟動,只可惜仍然沒有能夠進入HOT 100排行榜。

 

 

        不肯就此退出歌壇的理查,一直努力的振作。除了擔任製作人之外,並且在198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Time」,請到了Dusty Springfield/達絲蒂史普琳菲德與狄昂華薇克等實力派資深女歌手跨刀,其中他與史普琳菲德合唱的“Something in Your Eyes”曾經在歐洲市場造成了某種程度的轟動,可惜還是沒有能夠在美國市場上獲得熱烈的迴響。1989年,他再度把過去和凱倫合作完成、但是當時因故沒有採用的歌曲整理成專輯「Lovelines」發表,儘管死忠的歌迷們如獲至寶,在排行榜上仍然是很寂寞的。

 

 

        木匠兄妹的「新作品」雖然沒有造成預期中的成功,他們過去的經典卻始終很受歡迎。理查卡本特和A&M唱片,曾經陸續推出過不少重新編輯與包裝的卡本特兄妹精選集,都十分的暢銷。1996年,在理查的主導下,凱倫錄製於單飛時期的個人專輯「Karen Carpenter」終於解凍。1998年,理查本人也再度展現了自己作曲、編曲、指揮與鋼琴演奏的多樣才華,把「木匠兄妹」時期的許多經典重新編曲、演奏,甚至還特別收錄了一首紀念凱倫的曲子,推出了命名為「Pianist, Arranger, Composer, Conductor」的個人演奏專輯,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2001年,理查再一次整理兄妹兩人未曾發表過的錄音、加上一些他們在某些特別節目中的精彩演出,發表了「As Time Goes By」專輯,仍然備受喜愛,但是卻也沒有在銷售成績上得到同樣的肯定。這對兄妹的故事,可以說已經完全成了歷史,可是這段光輝的歲月,在歌迷們的心底,卻是永難忘懷的美好回憶。

環球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梓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